日期:2023-05-17来源:妈妈好孕网人气:21+
本文内容大纲:
制大黄是和生大黄加以区别的。生大黄就是原纯中药材料而制大黄是把生大黄经过酒的泡制、蒸等一系列过程处理,就成了制大黄,它和生大黄在药理上是有区别的。很多中药都这样,比如生地熟地,制半夏,炙甘草等。
生大黄和制大黄的区别。
1、材料本身区别
生大黄:生大黄即原生药材的饮片。
制大黄:就是熟制大黄,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,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,切厚片或块,酒蒸熟。
2、功能上的区别
生大黄:主要功能为攻积导滞、泻下通便,用于胃肠实热积滞,大便秘结。
制大黄:用于目赤咽肿,齿龈肿痛。熟大黄泻下力缓,泻火解毒。用于火毒疮疡。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。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。
扩展资料:
生大黄功能主治。
按语焦氏认为单味大黄止血对急性胃、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只有在下列情况下较为适宜:
1、溃疡与胃炎合并出血,特别是以黑便为主,出血量在500毫升以内者;
2、对中风伴胃、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而不宜使用凝血药物的患者,特别对伴舌苔黄腻、便秘及有吸收热的患者更为适宜;
3、用其他止血药物无效,而不宜手术治疗者。实验证明,采用西药或中药止血,若加用大黄后,均可使止血时间缩短。功效:祛瘀止血。 主治:急性胃、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。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生大黄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熟大黄
制大黄与熟大黄的区别是制备工艺、药性与适应症不同。
制备工艺
熟大黄:用黄酒将大黄拌匀,置适宜容器内密闭,隔水炖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褐色,取出干燥。
制大黄:取生大黄,用黄酒喷淋拌匀,稍闷,用微火炒至色泽加深时,取出放凉。
药性与适应症
熟大黄为蒸熟后的大黄,其结合性大黄酸显著减少,番泻苷仅余微量,鞣质只减少一部分。因此,其泻下作用缓和,收敛作用降低,能减轻胃气损伤、阴血损伤、腹痛等副作用。其活血作用较强,常用于瘀血诸证,尤适于老人体虚而有瘀血证者,但用量宜小,一般3-6g为宜。
制大黄为酒炒后的大黄,其结合性蒽醌有所减少,泻下力稍缓。借酒提升之性引药上行,可清上焦实热。其泻下作用趋弱,能缓和寒下,同时使药力上行而起泻心火、肝火作用。其苦寒温降,使上炎之火得以下泻,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衄及火邪上炎所致的头痛、目赤、咽痛、口舌生疮、牙龈肿痛等。
扩展资料
大黄的使用禁忌
1.凡表证未罢,血虚气弱,脾胃虚寒,无实热、积滞、瘀结,以及胎前、产后,均应慎服大黄。
2.如用大黄泻下通便,煎服时应后下,或用沸开水泡汁,否则药效会减弱。
3.服用大黄后,其色素会从小便或汗腺中排泄,故小便、汗液可以出现黄色。
4.哺乳妇女服用后,婴儿吮食乳汁,可能引起腹泻,因此授乳妇女不宜服用。由于本品又能活血行瘀,故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间也必须慎用。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_大黄
制大黄的功效与作用
制大黄的功效与作用,作为一种较为十分常见的中药材,但是药三分毒,对这些功效和作用还不了解的`话,不适量食用药材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,以下是制大黄的功效与作用,希望对大家有帮助。
制大黄的功效与作用1
制大黄的功效与作用
1、大黄经炒制后对其所含大黄蒽醌类衍生物均有影响,其泻下成分番泻甙及大黄酸明显减量,加热对鞣质影响较小,因此泻下作用减弱而收敛作用相对增强,现认为大黄所含的鞣质是降低肌酐、尿素氮的有效成分,由此可见,生大黄泻下作用强,制大黄泻下作用弱,在临床上患者大便不通畅者用生大黄;大便通畅者用制大黄。 大黄性味归经: 味苦,性寒。归胃、脾、大肠、肝、心包经。
2、功能主治,具有泻热通便功效,用于胃肠实热积滞、大便秘结、腹部胀满、疼痛拒按,甚至高热不退、神昏谵语,如大承气汤;或脾阳不足之冷积便秘,如温脾汤。 解毒消痈功效,用于热毒疮疡、暴赤眼痛、口舌生疮、齿龈肿痛,如大黄牡丹皮汤。 行瘀通经功效,用于瘀血阻滞之月经闭止、产后瘀阻、症瘕积聚,及跌打损伤、瘀血肿痛。 清热除湿功效,用于湿热壅滞之黄疸、小便不利、大便干结;热淋、石淋如八正散。 亦可凉血止血,用于热伤血络之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、赤白带下。
3、 现代临床可用于治疗流行性脑膜炎、大叶性肺炎、急性胆道感染、急性腮腺炎、急性阑尾炎、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、急性肠炎、细菌性痢疾、消化道出血、咽喉炎、牙龈脓肿、皮炎、湿疹、淋病、带状疱疹等。 制大黄泻下力缓,泻火解毒。用于火毒疮疡,正虚邪实证。
4、降脂作用。对於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,大黄醇或水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,石油醚提取物则无效。
制大黄的功效与作用2
制大黄的注意事项
1、制大黄每次服用1-5克比较合适,不能长期服用。脾胃虚弱的人不能服用大黄。
2、用制大黄通便的时候,煎服的时候应该后下大黄,或者用沸水泡大黄服用,否则通便的效果会减弱。
3、制大黄可能会导致色素从小便中排出,尿液会比较黄。
4、哺乳期女性不建议服用,否则容易引起婴儿腹泻。因为大黄还能活血行瘀,所以孕期及经期女性必须慎用。
5、脾胃虚寒、气血虚弱、阴疽、产后、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,孕妇不宜服用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babytaobao.com/jibingyufang/237935.html
Copyright 2005-2024 妈妈好孕网 |陕ICP备2021008751号-2
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